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
时间:初中教案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(通用9篇)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,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1
一、教学目标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将能够:
深入了解柳永的生平、创作背景及其词作特点。
准确理解《凤栖梧》的词意、意境及主题。
欣赏并分析《凤栖梧》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掌握《凤栖梧》的词意和意境,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点。
难点:分析《凤栖梧》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变化,体会其深层含义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通过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,激发学生的`学习兴趣。同时,简要介绍《凤栖梧》的词牌、格律和创作背景,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。
诵读与感知
引导学生诵读《凤栖梧》,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美。通过反复诵读,让学生初步理解词意,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。
分析与讲解
(1)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。如“伫倚危楼风细细”中的孤寂景象,“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”中的春愁情感等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和情感,让他们深入理解《凤栖梧》的意境和主题。
(2)讲解词中的艺术手法。如比喻、拟人、借景抒情等。通过举例讲解这些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,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点。
讨论与互动
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,就《凤栖梧》中的意境、情感和艺术手法进行深入探讨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总结与反思
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,强调《凤栖梧》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。同时,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,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,以改进教学效果。
四、课后作业
背诵《凤栖梧》全文,并默写其中的名句。
撰写一篇关于《凤栖梧》的读后感,分析其中的意境、情感和艺术手法。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2
一、教学目标
学生能够掌握《凤栖梧》的基本韵律和音律。
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词文的核心思想,并把握柳永词的风格特点。
学生能够分析词文中的比喻手法和微妙情感变化,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《凤栖梧》的词意和柳永词的艺术特点。
难点:分析词文中的比喻手法和情感变化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介绍柳永的基本情况和《凤栖梧》的创作背景。
分段阅读
学生自行阅读《凤栖梧》,并尝试背诵片段。
教师分段播放韵律婉约的水云音,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特征。
分析词文
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.比喻手法和修饰手法,感受其中含义。
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,如“伫倚危楼风细细”中的孤寂景象,“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”中的春愁情感。
讨论互动
开展讨论:“请写出你对柳永词的印象及柳永词的艺术风格”。
学生分组进行朗读,老师点评。
总结归纳
教师总结《凤栖梧》的核心意义和柳永词的艺术特点。
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学习心得。
四、课后作业
撰写一篇关于《凤栖梧》的读后感。
找出词中的比喻手法,分析其内涵。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3
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:
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,掌握《凤栖梧》的基本内容。
分析《凤栖梧》的艺术手法,如借景抒情、比喻、拟人等。
培养学生欣赏宋词的能力,提高文学鉴赏水平。
过程与方法:
通过朗读、讨论、赏析等方法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《凤栖梧》的内涵。
运用小组合作、师生互动等教学策略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体会柳永在《凤栖梧》中表达的情感,感受词人的内心世界。
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,增强文化自信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掌握《凤栖梧》的基本内容,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。
难点:分析《凤栖梧》的艺术手法,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,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柳永及其词作,引出《凤栖梧》的教学主题。
作者及背景介绍
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,让学生了解其生平经历、创作风格等。
强调柳永在宋词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。
朗读与感知
教师范读《凤栖梧》,注意节奏、语调等,引导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。
学生自由朗读,体会词作的情感表达。
内容分析
分析《凤栖梧》的上片,引导学生理解“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”等词句的含义,感受词人凭栏远眺、愁绪满怀的情景。
分析下片,重点讲解“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”等词句,体会词人借酒消愁、却仍无法摆脱愁绪的`无奈与痛苦。
艺术手法赏析
引导学生分析《凤栖梧》中的艺术手法,如借景抒情、比喻、拟人等。
举例说明,如“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”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词人的孤独与凄凉;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。
讨论与拓展
小组讨论:词中的“春愁”具体指什么?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愁绪的?
拓展延伸:引导学生思考柳永的词作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,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。
总结与作业
总结本课所学内容,强调《凤栖梧》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。
布置作业:背诵《凤栖梧》,并写一篇关于词作赏析的小论文。
四、板书设计
课题:《凤栖梧》深度解读与教学方案
柳永生平及创作背景
《凤栖梧》内容分析
艺术手法赏析:借景抒情、比喻、拟人等
讨论与拓展:春愁的内涵、传统文化传承等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4
一、教学目标
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婉约词风的特点。
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《凤栖梧》。
通过分析词作,体会词人的情感,理解词中的“春愁”主题。
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解词作,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。
二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回顾学过的宋词,如李煜的《相见欢》、李清照的《醉花阴》等,引出婉约词风。
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朗读与感知
教师范读,指导学生把握词的情感和节奏。
学生散读、齐读,逐步落实教师示范的要求。
分析词作
分析“春愁”主题,通过“伫倚”、“无言谁会”等词句体会词人的孤独与无奈。
探讨词人借酒消愁的.情感变化,理解“拟把疏狂图一醉”、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等词句的深层含义。
讨论与拓展
学生分组讨论,分享自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。
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,思考词作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。
背诵与默写
学生尝试背诵《凤栖梧》,并默写以巩固记忆。
三、板书设计
柳永简介
《凤栖梧》主题:春愁
关键词句分析:“伫倚”、“无言谁会”、“拟把疏狂图一醉”等
人生态度与情感价值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5
一、教学目标
深入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对婉约词风的影响。
赏析《凤栖梧》的艺术特色,如语言、意象、情感等。
通过词作分析,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二、教学过程
导入与背景介绍
简要介绍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柳永在其中的地位。
深入剖析柳永的生平经历,特别是其仕途坎坷与词作风格的关系。
朗读与初步感知
教师范读,强调词作的.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。
学生跟读,逐步体会词作的情感氛围。
深度赏析
分析词作的语言特点,如叠词、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。
探讨词作的意象系统,如“凤栖梧”的象征意义、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等。
深入剖析词人的情感变化,理解“春愁”主题的多重内涵。
讨论与评价
学生分组讨论,分享自己对词作的赏析和评价。
引导学生从文学价值、情感表达、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。
拓展与延伸
引导学生思考柳永词作对后世文学的影响,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词,提升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。
三、板书设计
柳永生平与词风介绍
《凤栖梧》深度赏析:语言、意象、情感
学生讨论与评价要点
拓展与延伸:柳永词作的影响与地位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6
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目标:
掌握《凤栖梧》的词句内容和情感表达。
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。
能力目标:
培养学生阅读宋词的能力,提高文学鉴赏水平。
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分析,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。
情感目标:
感受《凤栖梧》中词人深沉的情感,体会其孤独与无奈。
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掌握《凤栖梧》的词句内容和情感表达。
难点: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,感受其深沉的愁绪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通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宋词及其代表人物,引出柳永及其词作《凤栖梧》。
简要介绍《凤栖梧》的创作背景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作者及作品介绍
详细介绍柳永的生平、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。
强调《凤栖梧》在柳永词作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.影响。
朗读与感知
教师范读《凤栖梧》,注意节奏、语调等,引导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。
学生自由朗读,初步感知词作的情感表达。
词句分析
逐句分析《凤栖梧》的词句内容,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和情感表达。
通过提问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人的情感世界。
情感表达与赏析
引导学生分析《凤栖梧》中的情感表达,如孤独、无奈、思念等。
通过赏析词句的艺术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等,进一步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。
课堂练习与互动
设计课堂练习,如填空题、选择题等,巩固学生对《凤栖梧》的理解。
组织小组讨论,分享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总结与作业
总结本课所学内容,强调《凤栖梧》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。
布置作业:背诵《凤栖梧》,并写一篇关于词作赏析的短文。
四、板书设计
课题: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与实施计划
柳永生平及创作风格介绍
《凤栖梧》词句分析与情感表达
课堂练习与小组讨论
总结与作业布置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7
一、教学目标
学生能够了解《凤栖梧》的文学特点和历史价值。
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和解析,提高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。
学生能够探讨《凤栖梧》的情感内涵和现代意义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《凤栖梧》的文学特点和情感内涵。
难点:探讨《凤栖梧》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提问:“你们听说过‘凤栖梧’吗?它是一首怎样的古诗?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?”
展示描绘古诗词意境的`图片,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美。
背景介绍
简短介绍柳永的生平、《凤栖梧》的创作背景及重要性。
诗词讲解
讲解《凤栖梧》的韵律、节奏和表现手法。
分析诗词中的具体句子,如“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”中的孤单凄凉之感。
案例分析
选择《凤栖梧》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分析,探讨其意象、情感和艺术手法。
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对现实生活的影响,以及如何从中汲取人生哲理。
小组讨论
学生分成小组,选择一个与《凤栖梧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。
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内涵、诗词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共鸣。
成果展示
每组选出一名代表,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。
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,促进互动交流。
四、课后作业
撰写一篇关于《凤栖梧》的诗词鉴赏短文,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。
制作一份与《凤栖梧》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简报。
尝试将《凤栖梧》的诗意融入现代生活情境,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创作。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8
一、教学目标
本节课旨在:
加深学生对柳永及其词作的了解和认识。
引导学生深入理解《凤栖梧》的词意、意境和情感表达。
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《凤栖梧》的词意和意境,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。
难点:分析《凤栖梧》中的艺术手法和深层含义,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三、教学过程
情境导入
通过描绘一个与《凤栖梧》意境相符的.场景,如春日傍晚,女子独自倚楼望远,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。
词意解读
引导学生逐句解读《凤栖梧》的词意,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。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,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,加深对词意的理解。
意境分析
分析《凤栖梧》的意境美,如孤寂、凄凉、相思等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境,让他们感受柳永词作的独特魅力。
艺术手法探讨
探讨《凤栖梧》中的艺术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、借代等。通过举例分析这些手法在词中的运用,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点。
情感共鸣与拓展
引导学生思考《凤栖梧》中的情感表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,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。同时,拓展相关文学作品,如其他柳永词作或同时期词人的作品,让学生领略更广泛的文学风景。
总结与作业
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,强调《凤栖梧》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。布置课后作业,如撰写读后感、分析艺术手法等,以巩固学习效果。
长春版八上《凤栖梧》教学设计 9
一、导入新课
同学们,提到柳永,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?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,这是情种柳永;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、晓风残月”,这是孤独、迷茫的柳永;“乘醉听箫鼓,吟赏烟霞”,这是不倦地寻找美、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;“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”,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…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《凤栖梧》
二、复习宋词的常识
词是长短句,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
别名:诗余、曲子词、长短句等
形式:有词牌,有标题,一般都是两段(片),句子长短不一
分类:按字数--小令、中调、长调按段落--单调、双调、三叠……
派别:婉约(柳永、姜夔、李清照、秦观等);豪放(苏轼、辛弃疾等)
三、教师范读,指导学生朗读,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
四、作者介绍
柳永(约987-1053),初名三变,字耆卿,崇安(今属福建)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,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,也称柳七郎,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,但个人仕路坎坷,多次应进士试,不第生活落拓,长期出入歌楼舞馆,与歌伎们相处密切,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,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.他精通音律,既擅长作歌词,又擅长谱写乐曲,他创制了许多词调,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,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,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.
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(长调)的词人他的《乐章集》中有一半属于慢词在他之前,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,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,使得慢词广为流行,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,扩大了词的容量,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,柳词“铺叙展衍,备足无遗”(李之仪《姑溪词跋》)《望海潮》和《雨霖铃》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.
柳永作词雅俗兼擅,以俗为主,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,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,形成“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”的局面 .
五、题解
《凤栖梧》为《蝶恋花》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
1.此词原为唐教坊曲,调名取义简文帝“翻阶蛱蝶恋花情”句又名《鹊踏枝》等双调,六十字,仄韵
2.重点字词解释
(1)危楼:高楼
(2)黯黯:迷蒙不明
(3)拟把:打算疏狂:粗疏狂放,不合时宜
(4)对酒当歌:语出曹操《短歌行》当:与“对”意同
(5)强:勉强强乐:强颜欢笑
(6)衣带渐宽:指人逐渐消瘦语本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”
六、讲解
1.词中哪些字、词(意象)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.相思和哀愁的感情?
“伫倚危楼”“草色”“残照”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
2.品味意象
草色残照--愁、离情别恨;
例:王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--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
青青河边草,绵绵思古道--《饮马长城窟行》
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--范仲淹《苏幕遮》
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--马致远《天净沙秋思》
明月--思亲、思故、思乡;
例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--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--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凭阑登高--凭吊怀古、思乡怀人;
松兰梅竹--坚贞高洁的品格;
杨柳--惜别;
杜鹃--沦落失意、哀怨凄悲;
猿啼--羁旅苦况
3.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,他描写了哪些景物?
细风、草色、烟光、残照--黄昏春望图
4.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?有何特点?
伫倚危楼--极目远眺
5.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“景”和“情”联系起来的呢?
春愁、凄美、伤感--情景交融,一切景语皆情语
6.面对孤寂无奈,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?结果如何?
“拟把疏狂图一醉”,“对酒当歌”
结果:借酒消愁愁更愁(“强乐还无味”)
7.“春愁”令人如此痛苦难熬,作者后悔了吗?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?
不后悔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
思考探究一:柳句源自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》“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”,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?
同:都表达了相思之苦,写相思使人消瘦
异: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,柳句写情人间相思;原句只写想瘦了人,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
思考探究二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、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,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?
例:对理想、学业、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
七、布置作业
欣赏、品味、探究:以“我欣赏(喜欢)……因为……”为格式赏析
如:我欣赏“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”,因为“伫倚”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,加之写“春愁”从天边长过来,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,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
板书设计:
凤栖梧
柳 永
细风 草色 烟光 残照--黄昏春望图
春愁 凄美 伤感--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
词眼--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